20151215金瓜石  

(金瓜石-取材網址)

 

【林口居家】90歲阿輝伯 見證被放捨的金瓜石

聯合新聞網│記者魏莨伊│板橋報導20151215

 

 

張阿輝別上3枚榮退徽章,在瑞芳區祈堂老街的家門前,訴說身後金瓜石開墾的歷史。 圖/山中合作社提供
分享90歲「阿輝伯」張阿輝是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資深員工,服務超過40年,見證金瓜石礦業興衰,昨現身紀錄片「被放捨的街町(暫定名)」首映,看見自己從小住到老的金瓜石祈堂老街往日風情,想到故鄉落寞,十分心痛。
「不是感動,是覺得悲哀。」阿輝伯說,早期金瓜石熱鬧繁華,只因時代變化,沒落成「悲情的城市」,他一想到就十分心痛。每聽到「悲情的城市」這首歌,就如同日本音譯的歌名「被放捨的街町」一樣,過往的繁榮與沒落歷歷在目。

阿輝伯曾獲經濟部頒發金、銀、銅3枚服務獎章,退休後依然常西裝筆挺,因為這是他昔日在礦區工作的標準行頭,為的是展現對時代的緬懷和尊重。

他出生於昭和1年(民國15年),9歲時父親要做煤礦生意,舉家搬遷至金瓜石,門牌上還寫著「祈堂路1號」,也就是第一批進入祈堂老街、第一戶蓋屋的家族。祈堂老街源於當地的「勸濟堂」,由當時的礦工頭黃仁祥所建,他是阿輝伯的姑丈。

阿輝伯說,起初祈堂老街沒學校、沒醫館,黃仁祥建「勸濟堂」,找秀才教四書五經,另供奉關公,代表金瓜石的正義、仁義、道義、忠義精神。祈堂老街過去素有「小銀座」之稱,繁華程度直逼「日本時代最熱鬧的地方」,為淘金,上千名日本人前進金瓜石當技術人員,舉凡日常用品、豬肉店、西裝店、表店、雜貨店,小山城內食衣住行面面俱到。

但1987年台金公司歇業,少了工作機會,年輕人紛紛外出打拚、成家立業,山城百年繁華落盡,柑仔店也成老街上僅存的商號,阿輝伯也年屆60歲,改行造屋、做木工、挖金,就是離不開家鄉。

青年社造 過程拍紀錄片

新北市文化局今年首度推動「青年參與社造行動徵選計畫」,提供6至15萬元補助讓青年發揮創意投入社造,獲補助團隊「山中合作社」、「坪頂綠文青」與「眷。藝站」,都由七年級生領軍,盼活化金瓜石、關心林口溪、扭轉三重印象,將執行過程拍成紀錄片,昨在「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」播映秀成果。

其中「山中合作社」3位成員在瑞芳祈堂社區生活超過1年,深入金瓜石的角落訪談耆老,拍下口述的歷史。團隊一一拜訪祈堂老街第一個家族、唯一的柑仔店,社長陳昱安說,耆老不因為家鄉沒落而意志消沉,仍積極面對人生,是他最感動的地方。

陳昱安說,看見長輩眼中迸發的光輝,讓他萌生續辦巡迴攝影展的念頭,盼用照片和影片留下紀錄,讓歷史重新被傳說。

「眷。藝站」關心眷村保留再發展的議題,結合三重在地創作者,上月在三重中山藝術公園舉辦「家鄉味─眷補集創意市集」,設眷村古早味攤商,也推出「紙怪」的手抄紙卡片、黃銅飾品等手作品,社區工作者也化身導覽員,帶遊客認識三重空軍一村,站長陳智晟說,盼用不一樣方式讓大家走進眷村,扭轉三重治安不好的負面印象。12月24日、26日還有市集登場。

「坪頂綠文青」成員來自林口社大的一群職員,長期關注林口溪的汙染議題,常率隊親赴林口溪採驗溪水檢測水質,這次社造活動,他們邀請親子「大手牽小手」來參加,有兒童在回饋明信片上寫給父母,「20年後我們再來,盼見到清澈的林口溪」,讓團隊相當感動。

成員廖婉柔說,實地踏查聞到溪流傳出的臭味,讓她發現林口溪的生命,和自家生活習慣息息相關,盼喚醒居民環保意識。林口區是近年全台人口成長最快的地方,以往是因畜牧業排放污水污染,如今家庭廢水的控管成為新議題。

 

新聞來源:聯合新聞網

arrow
arrow

    tkbputao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